4月下旬下游需求大幅回暖,基于“买涨不买跌”心理,“五一”节后下游需求仍保持一定强度。但随着淡季临近,供需压力将逐步加大,5月份下游需求或将逐步从高位回落,
2017年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37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2%,增速比1-2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8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335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比1-2月份提高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35094亿元,增长4.2%,增速提高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56349亿元,增长12.2%,增速与1-2月份持平。
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34601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比1-2月份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投资1095亿元,同比下降7.1%,1-2月份为增长4.1%;制造业投资29325亿元,增长5.8%,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4181亿元,增长2.6%,增速提高1.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18997亿元,同比增长23.5%,增速比1-2月份回落3.8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提高18.3%,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提高27.4%,增速回落8.4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提高24.7%,增速提高3.1个百分点;铁路运输业投资提高10.8%,增速回落1.3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45792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1-2月份提高0.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23941亿元,增长11.6%,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21726亿元,增长9.4%,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1721亿元,下降15.5%,降幅收窄2.3个百分点。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内资企业投资88702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比1-2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2605亿元,下降2.7%,降幅收窄0.9个百分点;外商投资2263亿元,增长0.3%,1-2月份为下降2.1%。
从项目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投资3219亿元,同比下降7.1%,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地方项目投资90558亿元,增长9.9%,增速比1-2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
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724758亿元,同比增长21.7%,增速比1-2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2015亿元,同比下降6.5%,降幅收窄1.8个百分点。
从到位资金情况看,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106081亿元,同比下降2.9%,降幅比1-2月份收窄5.1个百分点。其中,国家预算资金下降7.1%,降幅收窄4.2个百分点;国内贷款下降2%,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自筹资金下降9.8%,降幅收窄9.2个百分点;利用外资下降5.3%,降幅收窄4.4个百分点;其他资金增长24.5%,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
从上述数据看,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2%,增速比1-2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地方项目投资提高9.9%,增速比1-2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但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6.5%,降幅收窄1.8个百分点,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反映出投资提高后劲仍显不足。
1-3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3.5%,增速比1-2月份回落3.8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和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速分别回落0.8、8.4和1.3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速提高3.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0.3%,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提高的贡献率为45.5%,拉动投资增长4.2个百分点。
尽管“大水漫灌”式的投资已经不是当前热衷的投资方式,但是一些国家部委公布的数据仍显示出国家在2017年第一季度基本的建设投资方面的决心和力度。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1-3月,公路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55亿元,同比增长33.5%;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6亿元,同比增长1.5%;水路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9亿元,同比下降0.2%;民航建设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同比增长16.7%。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发改委审批固定资产项目44个,总投资937亿元。而2017年一季度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6个,涉及总投资240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50%。另外,自2014年9月我委陆续推出重大工程包以来,截至2017年3月底,已累计完成投资9.09万亿元。开工56个专项、599个项目。
财政部PPP中心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与2016年末相比,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已签约落地PPP项目净增378个,投资额6369亿元。
一季度投资得以较快增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在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的同时,带动了国内相关地区的投资提高和经济发展。一季度,政策涉及的18个地区中有11个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作为“一带一路”两个重要节点,福建和新疆两地区投资分别增长15%和13.3%,增速分别比全国投资高5.8和4.1个百分点。
二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功能平台加紧落地实施,交通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一季度京津冀地区投资提高8.9%,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1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4月1日宣布成立的“雄安新区”,势必将进一步带动京津冀地区的基建投资增长。
三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战略,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打造沿江产业体系的优化升级。一季度,长江经济带涉及的11个地区合计投资提高11%,增速比1-2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比全国投资高1.8个百分点。
另外,制造业增速加快的趋势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领域也有所体现,2017年1-3月,制造业同比增速为5.8%,增速相较1-2月提高1.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的回温意味着中国对于产业投资的需求正在增长之中。
据了解,财政部将推第四批PPP示范项目,发改委4月份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2个,“一带一路”高峰会议的举办等都有利于推动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二季度基建投资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017年1-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929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1%,增速比1-2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12981亿元,增长11.2%,增速提高2.2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7.3%。
1-3月份,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1373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1-2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3914亿元,增长14.7%,增速提高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4005亿元,增长7.5%,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
1-3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369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增速比1-2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33241万平方米,增长2.2%。房屋新开工面积31560万平方米,增长11.6%,增速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2751万平方米,增长18.1%。房屋竣工面积23031万平方米,增长15.1%,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6500万平方米,增长13.7%。
1-3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37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7%,增速比1-2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1359亿元,增长16.7%,增速提高4个百分点。
1-3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290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5%,增速比1-2月份回落5.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6.9%,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52.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35.6%。商品房销售额23182亿元,增长25.1%,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20.2%,办公楼销售额增长67.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49.3%。
1-3月份,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39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4%,增速比1-2月份回落2.5个百分点;销售额14600亿元,增长18.7%,增速提高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7592万平方米,增长26.3%,增速回落6.7个百分点;销售额4372亿元,增长37.0%,增速回落7.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7476万平方米,增长25.1%,增速回落11.1个百分点;销售额4211亿元,增长38.9%,增速回落10.6个百分点。
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8810万平方米,比2月末减少174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1643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增加3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减少84万平方米。
1-3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5666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1-2月份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6892亿元,增长10.7%;利用外资74亿元,增长308.0%;自筹资金10894亿元,下降7.2%;其他资金17806亿元,增长27.1%。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10007亿元,增长27.0%;个人按揭贷款5538亿元,增长18.6%。
3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101.13,比2月份提高0.37点。
从上数据看,房地产市场虽然有多项指标增速出现回落,但整体表现良好。在商品房销售迅速增加的带动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自去年11月份以来持续回升。一季度,完成投资192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1%,增速比1-2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提高的贡献率为20.4%,拉动投资提高1.9个百分点。
此外,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下,房地产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因素。其一,1-3月房地产销售去库存力度加强,1-3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9.5%,商品房销售额增长25.1%,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8810万平方米,比2月末减少1745万平方米。
其二,房地产企业拿地意愿减弱,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长5.7%,增速比1-2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增长16.7%,增速提高4个百分点。
其三,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明显提升,1-3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1.5%,增速比1-2月份提高4.5个百分点。
其四,企业开工增速回升,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长11.6%,增速提高1.2个百分点。
3月份是房地产传统销售旺季,但在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作用下,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房价格同比涨幅继续回落,环比总体平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15个城市新建商品房价格涨幅同比均比上月回落,回落幅度在0.2至6.0个百分点之间。6个城市新建商品房价格环比下降,降幅在0.1至0.7个百分点之间。
由于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措施是3月17日以后陆续出台的,对于整个经济,包括对房价还有别的房地产方面指标的影响,有可能是在4月份乃至以后陆续有所显现。
另外,2016年房地产成交面积增长非常快,基数非常高,今年一季度慢慢的开始出现回落,下一阶段成交面积增速放缓的可能性比较大,或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二是一些热点城市有计划地加大了土地的供应,有利于推动房地产投资的增加。
总体来看,一季度商品房销售、土地购置回落,新开工数据继续提高。加之近期信贷环境收紧,预计短期内房地产投资仍有一定回暖空间。但在房地产行业政策收紧调控趋严的大背景下,房地产投资下一步增速还需要继续观察。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3月,汽车生产260.40万辆,环比增长20.58%,同比增长3.04%;销售254.29万辆,环比增长31.13%,同比增长3.98%。1-3月,汽车产销713.31万辆和700.20万辆,同比增长7.99%和7.02%。
3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8.8万辆和209.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8.4%和28.4%,同比分别增长1.8%和1.7%。其中,轿车销售99.0万辆,同比下降4.9%;SUV销售83.2万辆,同比增长19.6%;MPV销售19.9万辆,同比下降14.9%;交叉型乘用车销售7.5万辆,同比下降16.7%。
1-3月,乘用车累计共销售594.8万辆,同比增长4.6%。其中,轿车销售284.0万辆,同比增长0.6%;SUV销售238.6万辆,同比增长20.9%;MPV销售55.3万辆,同比下降17.4%;交叉型乘用车销售16.9万辆,同比下降22.7%。
3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增速减缓,本月销售145.1万辆,同比下降0.1%,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为69.2%,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1-3月,1.6升及以下乘用车累计销售419.6万辆,比同期增长4.8%,占乘用车销量比重为70.6%,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3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5.7万辆,同比增长7.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6%。1-3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272万辆,同比增长6.5%,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5.7%;其中轿车销量57.1万辆,同比增长1.9%,市场占有率20.1%;SUV销量148.8万辆,同比增长28.9%,市场占有率62.4%;MPV销量49.3万辆,同比下降20.6%,市场占有率89.0%。
3月,商用车产销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产销分别完成41.6万辆和44.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33.3%和45.7%,同比分别增长10.2%和16.2%。1-3月,商用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102.6万辆和105.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4%和22.9%。分车型产销情况看,客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22.5%和21.1%;货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了21.4%和30.1%,货车产销量继续较快增长。
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3.0万辆和31.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9%和35.6%。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均为2.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3.1%和120.7%;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0.53万辆和0.4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1.9%和3.9%。
1-3月,新能源汽车生产5.8万辆,销售5.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7%和4.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8万辆和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4.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万辆和1.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7.5%和28.4%。
行业内重点企业(集团)营业收入及利税均高于上年同期。1-2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累计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5906.2亿元,同比增长17.3%。累计实现利税总额858.3亿元,同比增长18.1%。
根据海关统计口径,2月汽车整车共进口8.5万辆,同比增长54.9%;汽车整车出口4.9万辆,同比增长8.1%。
1-2月,汽车整车累计进口16.4万辆,同比增长41.2%;汽车整车累计出口12.3万辆,同比增长36.8%。
从上述数据看,3月,汽车产销环比均呈较快增长,同比增速略低。1-3月,汽车产销呈平稳增长,商用车同比增幅显著提升。
中汽协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汽车产业景气指数ACI为39,比绿灯区的下限40稍低1个点,处于浅蓝灯区(趋冷区)。一季度ACI景气指数总体显示,汽车产业运行目前尚且平稳,但已进入趋冷的临界状态。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17年4月4月库存预警指数为59.2%,比上月下降2.7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警戒线月进入春季调整期,销量和市场需求会降低;经销商为完成一季度销量任务,在3月透支了部分潜在客户,影响了4月的需求。
另外,部分地区陆续开展地方车展增加了客户的观望心态;北方地区进入农忙季节,农村客户到店量下降;4月有清明节,广东等地消费者受当地风俗影响,到店量下降。
由于3月集中清理库存,4月份经销商仓库存储上的压力相比一季度会降低,预计4月库存系数与上月相比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
对于5月汽车市场总需求的判断,一致认为,5月份经营状况一般,5月进入传统旺季,“五一”期间多地将举行大型车展,预计市场需求和销量将有所提升,经销商的仓库存储上的压力预计将有所缓解。
此外,商务部网站4月份公布《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并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将加速汽车流通网络向三四线城市下沉,能有效地释放这些地区的消费潜力。
4月25日,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通知,促进中国汽车工业转型。此前的3月21日,商务部、环保部、公安部联手发布《关于请提供取消二手车限制迁入政策落实情况的函》,再度提出各地应加快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
基于以上,时间线日,政策分别涉及股比开放、整合零部件产业、打破单一销售渠道、解禁二手车限签等,时间之密集和所涉及事项范围之广可以见得。整体看来,后期汽车工业或将震荡运行。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1-3月份,全国造船完工156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7.7%。承接新船订单55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5.4%。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886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6.3%,比2016年底下降11%。
1-3月份,全国完工出口船149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93%;承接出口船订单45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4.1%;3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817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7.2%。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5.1%、82.8%和92.2%。
1-3月份,53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造船完工133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1.6%。承接新船订单44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6.1%。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826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8.6%。
1-3月份,53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完工出口船12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5.4%;承接出口船订单36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4.7%;3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759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32.3%。出口船舶分别占重点造船企业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6%、83.1%和92%。
1-3月份,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58.7亿元,同比下降7.5%。其中船舶制造产值370.1亿元,同比下降12.7%;船舶配套产值50.4亿元,同比下降22.8%;船舶修理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5%。
1-3月份,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出口产值345亿元,同比下降11.8%。其中,船舶制造产值252亿元,同比下降13.1%;船舶配套产值11亿元,同比下降20.1%;船舶修理产值17亿元,同比下降2.3%。
1-3月,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公司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624亿元,同比下降9.7%;总利润2.5亿元,同比下降63.5%。
从上述数据能够准确的看出,2017年一季度,在全球航运市场小幅反弹的带动下,我国造船完工量大幅度增长,新承接船舶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量继续下滑,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同比下降。
3月,中国船厂新船承接87万载重吨,环比下降19%;但受钢厂复产和港口补充库存刺激,铁矿石煤炭、粮食及小宗干散货海运量稳步增加,推动本月克拉克森海运指数环比上涨23.5%。
此外,受二手船价格大大回升影响,散货船新造船询价十分活跃,船厂开始提高散货船报价,促进新造船价格中国指数环比上涨9点,推动中国造船业景气先行指数整体企稳回升。
数据显示,2017年3月,中国造船业景气先行指数为95.5,环比上涨0.1点,自年初来逐步回升。中国造船业景气同步指数为96.5,环比上涨1.6点,继上月小幅下跌后明显反弹。
具体来看,尽管本月中国船厂总利润会降低,但营业收入和完工交付量均实现环比大面积上涨,其中中国船厂完工交付量环比大幅度的增加28%,支撑中国造船业景气同步指数下探后迅速上扬。
尽管目前新造船市场出现活跃迹象,但实际成交量非常有限,同比仍继续下滑。同时,航运市场的反弹有利于完工船舶的交付,去仓库存储上的压力稍有缓解。但考虑到中国船厂手持订单已大幅萎缩,新接订单严重不足,开工缺口逐步扩大,预计中国造船业预警指数可能进一步下行。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CCI)为670点,与2016年一季度620点相比,提高50点,同比增长8.1%;与2016年四季度609点相比,提高61点,环比增长10%,指数初现企稳态势,仍处于偏冷区间。
具体来看,受航运市场持续回暖的影响,先行指标增幅明显,骨干造船企业产能利用情况持续回升,造船完工量同比增幅较大,带动指数出现明显上涨。但新造船市场尚未完全复苏,主要经营业务收入、手持订单等同步指标环比仍有小幅下降。
总体来看,预计二季度,船队运力过剩和造船产能过剩的矛盾难以显著改善,市场持续回升压力较大,企业经营状况也难以明显好转,手持订单仍将继续下降,中国造船产能利用监测指数将与一季度不相上下,总体上仍将处于偏冷区间。
据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3月份家用电冰箱生产924.1万台,同比增长14.1%;一季度累计生产2264.6万台,同比增长16.3%。
3月份房间空气调节器生产1887.5万台,同比增长13.4%;一季度累计生产4404.5万台,同比增长16.5%。
3月份家用洗衣机生产754.3万台,同比增长5.1%;一季度累计生产1928.5万台,同比增长5%。
3月份彩色电视机生产1465.1万台,同比下降5.4%;一季度累计生产3600.2万台,同比下降5.8%。
据海关总署多个方面数据显示,3月份空气调节器出口713万台,同比增长29.5%;1-3月份累计出口1649万台,同比增长26.4%。3月空气调节器进口1532台,同比下降34%;1-3月累计进口9328台,同比增长4.5%。
3月份冰箱出口440万台,同比增长14.6%;1-3月份累计出口1088万台,同比增长14.9%。
3月份洗衣机出口220万台,同比增长14.0%;1-3月份累计出口568万台,同比增长9.3%。
3月份彩色电视机出口537万台,同比下降8.2%;1-3月累计出口1423万台,同比下降3.5%。3月彩色电视机进口1411台,同比下降80.2%;1-3月累计进口7180台,同比下降61.4%。
从上述数据看,去年空调销量是前几年行业在低谷挣扎后的突然爆发。一方面,去年全国天气较为炎热;另一方面,去年年中以来,房地产市场活跃,作为产业链下游的空调销量自然水涨船高。
据产业在线年第一季度,空调总库存超过4000万台,预计5月底将攀升到4300万-4500万台的高位。而在空调行业中,4000万台库存被一致认为是空调行业的生死线。
另外,天气因素现在尚属未知数;而今年3月以来,已迎来数轮房地产政策调控。此外,2016年销售的火热,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透支了2017年的需求。按照空调大小年来算的线年再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概率极低。
冰箱行业难熬的日子仍在持续。市场需求释放缓慢,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带来的终端涨价悄然开始。机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3月份冰箱线个百分点,均价同比上涨10.7%。洗衣机市场相对乐观,线个百分点,均价同比上涨10.9%。
据产业在线数据,国内受整体经济下降带来的压力,2016年家用空调国内累计销售6048.56万台,同比下降3.64%;出口由于国外经济回暖,出口量有所增长,较2015年增长9.74%,累计出口4792.74万台。家用空调中,除了家用空调智能化特征越发明显,产品能效、是否节能环保也成为了品牌是否能在市场上立足的重要条件之一。
此外,“煤改电”成为2016年暖通空调行业最需要我们来关注的事件之一。“煤改电”的基本的产品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对整个暖通行业的意义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中央空调项目市场相对低迷的局面下,“煤改电”似乎也为中央空调制造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另外一种可能。
全球经济提高速度增长的同时,发达经济体增长格局出现分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整体增速逐渐企稳,全球白电市场持续复苏。根据欧睿国际统计,2016年全球冰箱、洗衣机、家用空调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4.7%、5.6%、4.5%。
据中怡康统计,2016全年白电整体市场零售额规模同比增长1.9%,达到2980亿元。其中空调受高温天气刺激需求、房地产拉动的效果最明显,全年零售量增长8.9%,零售额增长9.1%;冰箱零售量增长3.5%,零售额负增长0.7%;洗衣机零售量增长2.4%,零售额同比增长4.6%。
据中怡康测算,2017年,家电整体(含3c)规模将达16403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白色电器、黑色电器、厨卫电器、生活电器零售额同比增长分别为0.5%、5.4%、9.9%、11.9%;零售渠道正在发生融合,线上+线下+服务+物流的整体概念正在改变市场,预计2017年电商零售额达到2442亿元,同比提升25.4%。
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7年3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1-3月同比增长7.4%。
其中,1-3月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作的产品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4%、15.3%、8.2%、10.6%、8.7%。
据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3月工业锅炉产量37052.8吨蒸发量,同比增长9.0%;1-3月产量90770.3吨蒸发量,同比增长4.3%。
3月发电设备产量1166万千瓦,同比增长0.9%;1-3月产量2599.1万千瓦,同比下降1.1%。3月交流电动机产量2530.4万千瓦,同比增长9.4%;1-3月产量6315.2万千瓦,同比增长6.6%。
3月电动手提式工具产量2565.9万台,同比增长10.9%;1-3月产量6738.7万台,同比增长8.3%。
3月金属冶炼设备产量46446.2吨,同比下降5.0%;1-3月产量111724.2吨,同比下降2.9%。3月金属切削机床产量6.9万台,同比增长1.5%;1-3月产量18.5万台,同比增长3.4%。3月金属成型机床产量2.8万台,同比增长7.7%1-3月产量7.7万台,同比增长7.2%。
3月大型拖拉机产量8286台,同比增长3.7%;1-3月产量17475台,同比下降0.5%。3月中型拖拉机67569台,同比下降15.1%;1-3月产量155201台,同比下降5.2%。3月小型拖拉机产量12万台,同比下降9.1%;1-3月产量31万台,同比下降7.5%。
3月饲料生产专用设备产量45299台,同比下降12.7%;1-3月产量127650台,同比下降8.2%。
3月动车组产量为214辆,同比下降49.3%;1-3月产量418辆,同比下降54%。3月铁路机车产量为152辆,同比增长24.6%;1-3月产量274辆,同比增长16.1%。
从上述数据看,1-3月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增速较2017年1-2月上升0.5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3月份同比下降0.2%,显示出供给侧去产能取得一定成效。
分行业看,3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3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7.7%,纺织业增长4.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6.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0.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5%,汽车制造业增长12.3%,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5.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9.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6.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0%。
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2%,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扩张区间。4月财新制造业PMI降至50.3,低于3月0.9个百分点,增速放缓至去年9月以来的最低点。在4月中国制造业行业分项中,新订单指数为52.3%,低于上月1.0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之上,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延续扩张走势,增速有所放缓。
4月份的挖掘机销售继续呈现火爆势头,数据继续超出市场预期,终端经销商反映部分产品仍然有断货现象。2017年4月份,纳入统计的25家挖掘机生产企业合计销售挖掘机14355台,同比增幅达到100.06%,至此,挖掘机已连续9个月实现40%以上的同比高增长。今年前4月,挖掘机累计销售54752台,同比增长98.96%。
挖掘机销量增长势头已传导至其他工程机械设备,如今年前2个月起重机销量增速超130%,装载机销量增速超60%,导致整个机械行业销售不错。
挖掘机械分会提供的数据表明,2016年27家主机生产企业共计销售不相同的型号和规格的挖掘机械产品70320台,同比上涨19.3%,为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上涨。按可比企业销量计算,四个季度同比涨幅分别为6.7%、-10.5%、45.0%和74.6%,行业自2016年下半年出现非常明显的爆发趋势。挖掘机械分会就此认为,挖掘机行业已摆脱下滑期,触底反弹。随着十九大的临近和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将有望带来更大的改革红利,为挖掘机械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但是,有观点认为,未来挖掘机械销售将更多依靠存量市场。一般认为,挖掘机械常规使用的寿命大约为8年,因此2009年行业高峰期销售的挖掘机械陆续进入换新周期,庞大的旧机换新市场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此次挖掘机械行业爆发式增长与2015-2016年基数过低有很大关系,但这种增长难以持续。整体看来,2017年上半年机械行业或将保持增长趋势,下半年涨幅将有所回落,部分月份甚至负增长。
上一篇:欧科亿网上路演交流互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