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强军思想指引下·我们在战位报告:年轻“鹰阵”狩猎海天
时间: 2024-03-08 21:58:48 | 作者: 车削刀具
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加快发展新型作战力量,着力构建现代海上作战体系,努力增强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和水平。
令记者没想到的是,这个“简单”问题却让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师官兵犯了难,一时间竟没给出个一致的说法。
“组建不到一个月,我们就派出机组升空担负战备值班任务,与对手展开真刀真枪的较量,算不算形成作战能力?”曾在2018年南海海域海上阅兵中率队接受习主席检阅的该师代理师长、特级飞行员陈刚的回答同样令记者没有想到。
一组建便上“战场”与对手较量,这在我军战史中有过先例:抗美援朝,人民空军边打、边训、边建,创造了“几乎一夜之间成了空军强国”的奇迹。
“我们的战绩无法与先辈比肩,但我们战建训的思路却与先辈一脉相承!”陈刚介绍,该师是此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新组建的年轻部队,面对复杂的斗争形势和紧迫的战备任务,师党委制订出“以战载训、拿敌练兵”的超常规建设思路,倒逼部队快速成长。
前不久的一场演练中,陈刚带领这支年轻的“鹰阵”一边完成预定演练任务,一边与前来窥伺的对手过招。
“战争在训练场打响,胜负在训练场决定”“平时带着敌情飞,战时才能打得赢”……与该师官兵一次次的深入交流,慢慢拉直了记者心中的问号——
在这个师,形成作战能力不再是结果,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唯一的衡量标准就是能不能在与对手的较量中战胜对方。而几乎每一天都要找上门来的对手,就成了他们提升新质作战能力的最好“磨刀石”。
一次,该师受命执行监视目标的演练任务时,可供他们分析和借鉴的相关信息并不充分。目标会不会来、何时来、去啥地方,完全不知道。
该师执行任务的海域面积数百万平方公里,在如此广阔的海域上空执行搜索任务不亚于大海捞针。他们的装备才到位几个月,就要执行实战化程度如此高的演练任务。何其难也!
“再难也不能退缩!”该师党委当即研究方案,按照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精的要求,选派精锐飞行机组执行此次任务。
曾接受过习主席检阅的某团参谋长刘志民,是执行此次任务的机长。他回忆,机组连夜研究所有作战细节,打速度仗,查阅目标相关性能资料;打战术仗,制订缜密作战方案。“大家几乎穷尽了所有智慧”,最终定下的搜索预案就有7套。
第二天一大早,战机迎着海天的第一抹朝霞腾空而起。进入任务海区后,战机低空盘旋在水面上空与对手斗智斗勇,并利用事先确定的战术战法成功捕获对手。为积累更多数据,他们对演练目标实施了长时间的跟踪、监视。当战机返航着陆时,已是最低油量,好险!
因为这次任务,上级给机组的全体成员记二等功一次。趁热打铁,该师对此次任务中创新的战术战法进行梳理总结,形成的成果在全军某项等级评定中获得二等奖。
在这个师,接受过军队最高统帅检阅的官兵真不少。在改革强军的征途上,他们始终牢记习主席“全面落实战斗力标准,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保持高度戒备状态”的指示,快马加鞭、衔枚疾走,成为各自岗位练兵备战的“领头雁”。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某团战术研究室内,这个标语尤其醒目。团长刘志华刚从演兵场上归来,饭还没吃就带领作战机组成员一头扎到了这儿,大家导出当天执行任务的数据,围在电脑屏幕前展开热烈讨论,研判飞行参数、总结训练心得。一旁的团政委邹济南忍不住向记者说:“团长把自己当成了‘钢铁侠’!”
政委的话,让面带倦容的刘志华有些不好意思,他解释道:“复盘评估必须趁热打铁,否则错过了第一时间,效果要差很多!这就像农民种地一样,错过了农时花再多代价也补不回来。”
这位生怕错过“农时”的“拼命三郎”,最难忘两次受阅的宝贵经历。一次是前年在南海海域举行的海上阅兵中接受习主席检阅,一次是国庆70周年阅兵时接受习主席检阅。
“一次受阅,一生光荣。”受阅时的许多细节仍历历在目,刘志华说,“我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使命,绝不能辜负领袖重托。”
“南海连着,习主席的目光始终注视着我们!”这些年,该师某大队参谋长代旭斌丝毫都不敢懈怠,在最短的时间内逼着自己成长为某领域的专家,如今全军涉及该领域的装备发展、作战研究、法规条令编写,相关单位常常会邀请他。
海上超低空飞行异常危险,某团参谋长闫亮苦练贴海飞行的绝招,率领机组突破超低空搜索这个高难险课目。由于完成重大任务出色,他3年内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并获得海军飞行人员优质金牌勋章。
90后飞行员祝尚明,曾在两年内3次接受习主席检阅。这位年轻军官刚获得三级机长资质,成为全师独自带领机组执行重大演训任务最年轻的机长。
“组建不到1年,部队就接受习主席检阅;组建后数年,先后多次接受习主席检阅。”正在塔台跟班的该师政委陈疆岳掰着指头说。
该师官兵把接受习主席检阅这份荣耀作为抓工作的不竭动力,努力推动战斗力建设往前赶、往实里抓。
高难险训练和极限飞行课目风险高,师团领导就带头第一个上、第一个试;作战人才短缺,他们就立足自身实际创新异型机快速改装、多机型交叉改装、相近专业择优改装等培养模式;部队基础设施薄弱,他们宁可生活条件苦一些,也要优先建好飞行训练、机务训练、综合保障、航空医疗等8个中心。
3年来,这个师先后执行重大演训任务100余项,探索出特种机技战法成果30多项,获得全军某领域成果奖一等奖2项。
2018年4月12日,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习主席检阅部队并发表重要讲线个空中梯队中,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师就有两个梯队。组建仅几年时间,这个师就多次接受习主席检阅。
飞翔在统帅关注的目光中,官兵深感责任重大。年轻“鹰阵”在改革中诞生,他们生成新质作战能力的快慢,直接影响改革效能,必然的联系国家安全。在这个新的“出发阵地”,注定有许多空白要填补、许多沟坎要跨越、许多挑战要应对。
雏鹰当有凌云志!面对挑战,他们牢记领袖嘱托,全面落实战斗力标准,打破常规用兵,起步就瞄准实战、组建即升空战巡,在与对手的较量中无惧挑战、敢于亮剑、迅速成长,锻造出一支海天劲旅。
侦天探海,狩猎海空。按照习主席擘画的强军路线图,这支年轻部队在新时代不断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为“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奋飞。
3月7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上空,一群雨燕飞过蓝天,衔来春意渐浓的讯息。王路还提到,要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形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布局等。她建议,逐步提升我国多层次长期资金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为科技型公司可以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万泉代表表示,近年来,我们国家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科学技术创新对产业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过去一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科技和装备支撑稳步增强,农业绿色发展步伐加快。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如何持续推动农业高水平发展?本刊特邀请代表委员畅谈观察和思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1.3亿人,占全国老年人口的46.4%,占全国农村人口的26.5%。农村养老是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
王德保透露,中心将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发挥河套合作区的区位优势,协同香港、面向全球,在河套合作区建设大湾区国创中心国际总部。
“主轴承的服役寿命与可靠性受到材料、设计、制造技术等多种关键因素制约,研制难度随尺寸增加而倍增。
为加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2023年,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指导意见》。
文生视频、智能家居、智慧工厂……近年来,AI发展速度之快、应用场景范围之广备受瞩目。
月表可开采资源均赋存于月壤/月岩地层中,月球采矿是典型的多资源共采问题。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围绕科技如何支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怎样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等线
今年2月底,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郑仕标教授团队提出的“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在辛锋看来,中央企业在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方面,拥有多方面独特优势。为深度融入国家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充分的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及其重要的作用,不相同的领域中央企业持续探索,积淀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李国英介绍,2023年我国共计实施41014个水利工程项目,分为防洪工程、供水工程、灌溉工程、水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4类。张玉卓用三个字概括了中央企业今年高水平发展的路径:“高”,即高水平的协同;“质”,即质的有效提升;“量”,即量的合理增长。
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手术机器人、远程医疗、可穿戴设备……近年来,数字医疗技术在疾病诊断、临床治疗和患者康复等领域不断开疆拓土,让健康服务更加优质可及。通过照片诊断眼部疾病、利用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心脏……各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正慢慢的变成为辅助医生诊断疾病的帮手。
贾少谦认为:“制造业减少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的主战场,当下迫切地需要培育壮大绿色创新主体,激发绿色转型活力。范飞建议,可根据区域绿色技术发展优势和应用需求,完善绿色技术交易机制,同时布局建设若干绿色技术交易平台,推动绿色技术成果转化。
“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是我国“双碳”战略实施的一项基础性、前置性的制度变革,不仅彻底打破了“能耗双控”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和能源化工产业的约束,且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双碳”战略,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在全世界内形成零碳经济竞争新优势。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为逐步提升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明确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