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吨重液化天然气压缩机模块 运往北极圈的“中国制造”

时间: 2024-02-02 08:52:13 |   作者: 孔类刀具

  8月16日上午9点半,中国海油旗下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码头,装有一组万吨重液化天然气压缩机模块的运输船缓缓驶离,目的地是北极圈内的俄罗斯萨贝塔港。在那个最低温度达零下52摄氏度的“天边地角”,有着亚马尔这一全球首例极地天然气勘探开发、液化、运输、销售一体化项目,它也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液化工厂建设项目之一。

  至此,中国首次承揽的LNG核心工艺模块建造项目历时三年圆满收官。作为亚马尔项目的“心脏”,这36个核心工艺模块总重约18万吨,合同额约100亿元人民币,这是海油工程中标金额最大、技术等级最高、投标时间最长的一笔海外订单,也是中国承包商首次进入国际LNG建造第一梯队。

  站在欢呼雀跃的送行人群里,亚马尔项目管理部经理庄宏昌如释重负。在他看来,2014年行业低谷期,一举打破韩国企业长期垄断LNG核心模块建造的亚洲市场格局,拿下这个“超级大单”及其不易。但更有难度的是,该项目铺设管线多万页,内部构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对精度要求之高,施工工艺之复杂,远超行业同类项目,而且模块中还大量配置了超高、超重能承受压力的容器设备,海油工程没有一点经验可以借鉴,还要在缺少大量图纸材料情况下按期保质交货。

  《经济参考报》记者发现,在长50米、宽36米、高39米的液化天然气压缩机模块里,密布着大小形状各异的管线和设备。顺着外壁的陡峭阶梯逐层而上,即使有了全副武装,还是能明显地感觉到细雨和海风的考验。而在北极圈,环境更为恶劣,所有关键装备和管线都要穿上特制的保温服——泡沫玻璃。

  “当时这一特别的材料切割技术被一家新加坡公司长期垄断,我们想去考察观摩,却吃了‘闭门羹’,但项目所需泡沫玻璃总量超过3万立方米,相当于一座10层普通住宅楼的体积,在新加坡切割的话,加工和运输费将是一个天价数字,并且过程也难以控制。”亚马尔项目舾装通风保温作业部副经理崔峰瑞回忆道。

  为此,海油工程决心自主研发泡沫玻璃切割技术。5个月后,世界上第一台泡沫玻璃半自动切割设备诞生了,相比手动切割,效率提升了3倍。同时,课题组还研发了一整套泡沫玻璃排版技术,将材料切割损耗由50%降到28%,仅此一项,就节省本金4000多万元。

  “除此之外,海油工程还在超低温焊接、热缩膜保护等多项技术获得突破,整体工艺提升。不仅成为全世界首个按期保质交付LNG模块产品的承包商,还创造了3863万工时无事故的全球单场地单项目安全新纪录。”海油工程青岛公司副总经理张艳芳说,亚马尔LNG项目的成功运作,使得该公司在国际大型模块化建造市场中的认可度逐步的提升,陆续收到了北美、非洲、澳洲等多个LNG项目业主的投标邀请,前来拜访和参观的国内外业主、厂家更是络绎不绝。

  联动效应不止于此。据介绍,初期业主指定的供应商几乎清一色是国外厂商,费用不菲,而且供货周期又长,严重影响项目进度。为此,海油工程通过积极推荐国产厂商、带领业主去厂家考察、邀请国际第三方机构权威认证等多种方式,推进项目国产化。

  “由于项目在极寒地区,多项材料以前在国内很少使用。我们就协助国内厂家进行材料研发,进行专业把关。最终,项目国产化达到90%以上,有45家中国厂商借此走了出去。”亚马尔项目办部副经理陈华称。

  《中国制造2025》明确,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是未来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据统计,预计到2020年,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市场需求约1700亿美元,到2025年市场需求将增加至2600亿美元。

  免责声明:中国网财经转载此文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的主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从中长期看,股市依然向好,但在股价快速上涨的背景下,短期要关注业绩增长能否和股价相匹配。

  近期南船对旗下上市公司重组方案的调整,无疑引发了市场对此次南船业务整合的猜测。

  “新三板+H”模式落地为长期资金市场对外开放揭开新篇章,为提升新三板市场管理上的水准和能力带来机遇。

  港交所与股转的合作可参考沪港通、深港通的模式,预计今年6月7月将出现首批合资格三板企业上市。

  现在企业拟IPO热情下降了很多,大部分企业对于是否要冲层保层保持着顺其自然的态度。

  A股和新三板作为多层次长期资金市场核心组成部分,并购重组慢慢的变成为上下互通、有机联系的重要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