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全力打造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4个50亿级产业集群,持续扩大工业规模。站在新起点上,天水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步伐坚定,相信在不就得将来,一张张工业经济发展的“规划图”终将变为一幅幅“实景图”。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刚刚走过的“十三五”,天水工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朝着重振工业雄风的目标砥砺前行、跨越奋进,全市工业经济取得了丰硕成果。
如今,新征程已开启。2021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全新的起点,我们展望未来五年,天水工业经济将如何规划,又会是怎样一番全新的面貌?
记者获悉,天水工业经济“十四五”的美好蓝图已经绘就,让我们提前预览天水工业经济的宏伟蓝图。
“十四五”时期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将继续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传统产业“三化改造”升级与新兴起的产业提速发展双轮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工业强市战略,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推进产业体系向中高端迈进,重振天水工业经济雄风,努力开创我市工业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局面。
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新兴起的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建成5G基站5000座以上。
2021年全市工业经济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提高7%,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公司10户以上,建成5G基站1250座以上。
记者在工信部门了解到,“十四五”时期,我市将积极实施百亿级产业集群行动,完成《天水市工业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方案》编制,全力打造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4个50亿级产业集群,持续扩大工业规模,重点围绕传统产业促升级、新兴起的产业大发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
着力培育以集成电路封测和智能终端制造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依托华天电子科技园,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核心部件、新型高密度塑封集成电路、功能模块、模拟及数模混合电路、新型存储芯片等产品的封装测试。以东旭集团新材料产业园、中疆科技智能终端制造产业园、隆旗科技智能终端制造产业园、绿谷生态照明产业孵化基地项目为重点,发展OLED载板及贴片、显示屏等元器件和手机智能穿戴、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终端产品。力争2025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总产值260亿元以上,打造以集成电路封测为核心的西部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基地。
着力培育以输配电设备及电气传动装置和基础电器元件为重点的电工电器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一代智能化高中低压输配电装备、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及高效节能变压器和风、光、核电专用开关等输配电设备和石油、冶金、矿产开采等行业专用的新一代智能电气传动及自动化控制装置和接触器、断路器等高中低压基础电器元件,积极研发制造高铁、国防军工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专用电器元件。力争到2025年,电工电器产业实现总产值80亿元。建立电气传动领域高效节能实验检验测试中心1个,百万伏级特高压合成试验能力平台1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电工电器科研检验测试的机构1所,建成国家级电工电器装备制造基地。
着力培育以高档数字控制机床及高端轴承和凿岩机械等为重点的机械制造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大中型金属切削高档数字控制机床和轨道交通加工、新能源专用数控机床、替代进口产品的高精度免调整圆锥滚子轴承及二代卡车轮毂轴承单元、现代卡车和新能源汽车轮毂总成、差速器总成和具备国内领先水平的全(半)液压履带式潜孔钻车系列新产品、新一代智能农田防霜风机等。力争到2025年,机械制造产业实现总产值50亿元以上,基本形成新型机械制造体系,建成国家级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和西部高端数字控制机床聚集区。四是依托重点骨干企业和重大引领带动项目,培育壮大新材料、装配式建筑产业、航空维修制造、医药大健康等新兴起的产业,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重振工业雄风的号角已经吹响,新的征程已经起步。3月16日,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旭集团天水高端装备产业园等173个重大建设项目集中开工复工。整个园区一派繁忙。一座座智能新工厂正拔地而起,一条条生产线忙而有序……处处都可以感觉到勃勃生机与活力。
据悉,我市今年将重点抓好总投资268亿元的106个投资导向计划项目实施,力争当年完成投资121.93亿元,特别是紧盯旭盛OLED载板项目、旭康药用玻璃管及制瓶项目、中诺科技智能终端制造产业园、隆旗科技智能终端制造等重点项目,强化协调服务保障,推进投产达产。
同时,将全面落实省政府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传统产业的部署要求,推进“三化”改造重点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快华天、海林智慧园区、智能工厂建设,力争年内认定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3个以上。坚持绿色化发展趋势,建设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和绿色车间。
创新驱动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坚持把创新摆在建设制造强市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争创一批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公司孵化器、科技小巨人企业。支持天水电传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秦州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创新人才激励评价机制,统筹做好人才引进、培育、使用工作,积极营造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大力实施“双创”战略,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引导生产性服务企业走“集中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路子,2021年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以上。
中小企业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具备极其重大的作用。然而,中小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十四五”时期,我市将严格落实支持中小微公司发展的政策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做好纾困帮扶工作。按照“梯度培育、分级实施、动态管理”的原则,推进中小企业小升规三年培育计划实施,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健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类分级”培育体系。持续推进“政银企”对接,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支持华洋电子等优强企业加快上市工作,拓宽融资渠道。力争2021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公司10户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户以上。
要拓展工业发展空间,首先要打破长期制约公司发展的空间瓶颈。“十四五”时期,我市将加快部分企业搬迁改造工作,推动长城果汁年产10万吨高端果蔬汁生产线、海林公司搬迁改造升级、岐黄中医药产业园、岷山公司搬迁改造项目投产达产。并启动实施风动、锻压、铁路电缆、新华印刷厂、长通电器、红山试验机等企业搬迁改造,协调解决搬迁选址、老厂区土地收储出让、扶持资金拨付和相关遗留问题。
另外,我市将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推动建立包含土地在内的资源要素综合评价机制,完善工业用地亩均产出评价指标体系,提高现有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发挥工业强市专项资金引导支持作用,按照产业园区化、园区专业化的思路,推进县区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加快社棠工业园北区改造、三阳川高新技术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谋划麦积区伯阳工业集中区、秦州区藉口工业园建设,逐步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力争把各级园区打造成产业孵化、培育的聚集区和示范区。
春潮涌动,一张聚力工业经济发展的新蓝图已在天水大地上全面铺开。站在新起点上,天水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步伐坚定,相信在不就得将来,一张张工业经济发展的“规划图”终将变为一幅幅“实景图”。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