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保险保障贡献:模型与方法
时间: 2024-03-22 04:14:40 | 作者: 数控刀片
2007年以来,中国农业保险发展迅猛,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地增强。2007至2020年的十四年间,保费收入年均增速21.8%;其中,2020年保费收入814.9亿元,规模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保费规模反映的是农业保险市场占有率,无法直观体现农业保险对参保农户的风险保障作用,不少学者觉得我国农业保险仍存在保障程度不高这一明显问题。因此,合理有效评价我国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对正确认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水平,推进农业保险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目前,学界和业界普遍采用保险深度(保费/GDP)、保险密度(保费/人口数量)、赔付率(赔款/保费)或保障水平(保额/产值)等指标来评价我国农业保险的保障作用。但是,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分别体现的是农业保险业务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的潜在能力,赔付率体现的是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保障水平体现的是农业保险对农业产业的保障程度,因此,上述指标均无法直观展现农业保险对参保农户风险的保障作用。
《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水平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充分的发挥农业保险经济补偿和风险管理功能”。研究农业保险的经济补偿和风险管理功能,也即基于参保农户视角考察农业保险所起到的保障作用,应从保险赔款和参保标的损失之间的关系着手,即通过测算保险赔款占参保作物损失的比重,来刻画种植业保险的保障贡献。然而,直接测算种植业保险保障贡献面临两大障碍。一是没有统计或没有办法获得参保作物微观尺度的实际损失数据,二是以统计年鉴中大尺度区域产量数据来估算作物实际损失,由于“空间加总偏差”(Data Aggregation Bias)问题的存在会低估作物实际损失程度。因此,科学测算参保作物的期望损失成为客观评价种植业保险保障贡献的一大难题。
小麦和棉花分别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河南和新疆分别是我国小麦和棉花种植培养面积排名第一的种植大省,本文以河南小麦和新疆棉花为例,分别测算种植24%,产量占全国产量的28%;其中,三门峡市、洛阳市、许昌市、平顶山市、周口市、漯河市、驻马店市、南阳市2019年小麦养殖面积占河南小麦种植培养面积的55%,产量占河南产量的55%。2019年新疆棉花种植培养面积占全国棉花种植培养面积的76%,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5%;其中,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州、伊犁州、博尔塔拉州、昌吉州、塔城地区2019年棉花种植培养面积占新疆棉花种植培养面积的73%,产量占新疆产量的68%。河南各市小麦的种植培养面积(千公顷)与总产量(吨)数据源于《河南统计年鉴》,新疆各州棉花的种植培养面积(千公顷)与总产量(吨)数据分别源于《新疆统计年鉴》和Wind数据库,由此计算得到市级尺度小麦和棉花的单产(千克/公顷)。河南小麦、新疆棉花的单价(元/千克)数据源于《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河南及各市的第一产业总值(亿元)数据源于《河南统计年鉴》,新疆及各州的农业生产总值(亿元)数据源于《新疆统计年鉴》。河南小麦、新疆棉花的保险数据源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在最高层级子细胞单产波动分布参数的基础上,通过随机抽样模拟,获得小尺度区域单产损失,并加总计算基于村级尺度损失的全域损失率。其中,河南及各市小麦的年期望损失率如表3所示;新疆及各州棉花的年期望损失率如表4所示。
根据模拟所得的8市作物产量总损失,用8市第一产业总值(或农业总产值)占全省第一产业总值(或农业总产值)比例推算全省范围内该参保作物产量总损失,再用全省范围内该作物参保面积占种植培养面积之比来测算在100%保障水平且无绝对免赔条件下全省范围内参保作物产量总损失,进而计算保险公司应赔付金额和保险赔款对全省范围内该参保作物的保障贡献。本文分别从种植业保险赔付率和名义保障(保障深度)两个视角与测算的保障贡献作对比分析。赔付率是种植业保险行业常用的反映保费投入最终能获得多少保险赔款的指标,赔付率越高说明种植业保险对作物灾后损失的经济补偿作用越。保障水平从微观角度可分为保障广度和保障深度两个方面,前者用参保面积和种植规模的比值来体现种植业保险覆盖范围,后者用单位保额和单位产值的比值来反映种植业保险的单位保障能力,保障深度即种植业保险的名义保障。理论上,种植业保险保障贡献应与种植业保险名义保障成严格的正相关关系(推导过程见附录),换言之,理想状态下名义保障即可完全决定保障贡献。本文参考张峭等(2020)的研究,计算河南参保小麦、新疆参保棉花在全省范围内的保险赔付率和名义保障。受限于保险赔款数据,本文仅测算了2011~2017年间河南小麦、2008~2017年间新疆棉花保险的相关结果,测算结果如图3所示。
根据图3,①种植业保险对河南参保小麦的平均保障贡献在二到三成左右,对新疆参保棉花的平均保障贡献在四成左右;②河南小麦、新疆棉花保障贡献均低于保险赔付率,低估程度分别为71%和65%;③河南小麦、新疆棉花保障贡献均低于名义保障,低估程度分别为60%和33%;④测算的保障贡献数据与调研所得参保农户主观感受的近些年种植业保险保障贡献数据较为吻合。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细胞分裂”模式的作物期望损失测算模型,克服了“空间加总偏差”问题,并测算分析了河南小麦、新疆棉花的期望损失和种植业保险对该参保作物期望损失的保障贡献。研究发现:
1、“空间加总偏差”造成的作物期望损失低估程度与区域产量相关性有关。相关性越弱,则估计的小尺度区域作物损失较大尺度区域作物损失“放大”倍数越大,进而导致损失低估程度越严重。当区域产量相关性为0时,区域内风险完全独立,此时损失低估程度最高。反之,区域内风险则为完全系统风险,不存在“空间加总偏差”和损失低估问题。
2、种植业保险保障贡献仍偏低。无论是从行业常用的赔付率视角还是种植业保险名义保障视角出发,河南小麦和新疆棉花保险的保障贡献均低于预期,尤其是低于名义保障,从理论上来说,一段时间内种植业保险实际保障(保障贡献)应接近名义保障(保障深度),但测算的结果为种植业保险对参保作物期望损失的经济补偿功能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当然,在得到上述结论的同时,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后续可在三个方面深化完善。一是研究确定细胞分裂最小尺度的理论依照和实证指导方法;二是可采用非对称分布函数来估计作物单产波动分布,以规避正态分布模型也许会出现的弊端并增强研究结果的稳健性;三是可利用各类遥感反演或模型模拟等数据,对“细胞分裂”模型模型降尺度的有效性进行证明。